小米这波算虚假宣传吗?
2025-05-12 09:52:20 38

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

2025年2月,小米SU7 Ultra正式发布,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(选装价4.2万元)作为核心卖点之一,被宣传为“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”,声称可通过双风道为轮毂散热并提升性能。然而,首批车主实测发现,该机盖既无法有效导流气流至刹车系统,也未产生显著下压力,甚至在烟雾测试中显示无实际功能,被质疑为“装饰件”。车主认为小米涉嫌虚假宣传,部分人要求退车,并组建维权群(网传人数达447人),认为4.2万元的选装价与实际功能严重不符。

小米的回应与补偿措施

面对舆论压力,小米汽车于5月7日深夜发布致歉声明,承认此前“信息表达不够清晰”,并提出补偿方案:

未交付用户:可限时改配为普通铝制机盖;

已交付用户:赠送2万积分(约合2000元)。

然而,车主普遍认为补偿力度不足(仅占选装价的4.8%),且积分仅限小米生态内使用,无法弥补功能落差。部分用户指出,该机盖是其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,功能缺失已构成合同目的不达,要求退车。

雷军的「沉默与回归」:社交媒体的双重叙事

雷军的微博动态在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。3 月 2 日的宣传微博成为争议导火索,其「内部结构改动」的表述被车主视为「虚假承诺」。尽管后续修改措辞,但已被大量用户截图留存。事件发酵后,雷军的微博陷入长达 40 天的「静默期」,米粉纷纷表示:心疼雷总…

自 3 月 30 日健身房打卡后,未再提及产品相关内容,直到 5 月 10 日以「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」重新发声,恢复健身打卡但未直接回应机盖争议。这种「选择性沉默」被部分车主解读为「回避责任」,而小米官方则通过 KOL 和客服渠道进行「软性解释」,强调「信息表达不够清晰」而非「虚假宣传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雷军在 5 月 2 日的抖音视频中曾透露,63% 用户选择挖孔机盖,但他本人「不主张大家买」,甚至建议用户「淘宝买碳纤维贴纸自行改装」。这一言论与前期宣传形成鲜明对比,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「营销话术」的质疑。

法律角度:是否构成虚假宣传?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第28条:

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为虚假广告:

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;

商品的性能、功能、产地、用途、质量、规格、成分、价格、生产者、有效期限、销售状况、曾获荣誉等信息,或者服务的内容、提供者、形式、质量、价格、销售状况、曾获荣誉等信息,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,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;

使用虚构、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、统计资料、调查结果、文摘、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;

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;

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…

大名鼎鼎的雷氏对比法,还可以说是角度刁钻,但这波又该怎么开脱?到底算不算虚假宣传?

大家心中自有答案了。

版权说明:律决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,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、转载。如有发现,请告知! 告知
如需律师帮助,请预约登记
(已为5892人得到了律师帮助)